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毛金花:毛泽东和贺子珍长女,未满月就被寄养,最后找到了吗?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07 点击次数:52
提到毛主席的孩子们,人们往往会想到毛岸英、毛岸青和李敏,而其他子女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为人熟知了。
毛主席一共有十个孩子,其中六个是他和贺子珍共同孕育的。
这六个孩子大多在动荡年代出生,不是在抗日战争时,就是在解放战争期间。
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,孩子们有的夭折,有的流落民间,最终,六个子女中仅剩下李敏陪伴在他们父母身边。
其实,除了李敏,毛泽东和贺子珍还有个女儿,她是贺子珍的大女儿,名叫毛金花。
毛金花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,刚出生不久,还未满月,就被迫离开父母,送到别人家寄养。
那么,后来有没有成功找到毛金花呢?
两人并肩投身抗战,岁月流转至1930年,20岁的贺子珍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,孩子顺利出生。
毛泽东特别疼爱这个初来的小棉袄,笑着对贺子珍说:“咱闺女真会选时候,挑了个这么好的地方降生呢!”
然而,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,部队不得不迅速进行人员与战略上的重新部署,以应对紧急的战斗需求。
毛泽东计划从福建带兵回赣南,但考虑到路途遥远且艰难,带着刚出生的小孩十分不便,于是决定不带孩子同行。
毛泽东和贺子珍无奈之下,决定将孩子暂时留在福建,找个人家寄养,打算等生活稳定后再把孩子接回来团聚。
贺子珍给女儿取名为毛金花,并随后请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帮忙,希望能为女儿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抚养家庭。
邓子恢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四处询问后,终于在当地找到了一个名叫翁清河的修鞋师傅。
42岁的翁清河因参与农民运动结识了邓子恢,起初她有些犹豫:“毛委员是红四军的重要人物,我只是个小角色,怎么敢高攀呢?”
邓子恢多次诚恳地劝导后,翁清河终于被说服了,他点头答应道:“有你们的信任,我就放心了。”
随后,贺子珍在邓子恢的陪同下,带着刚出生半个月的小女儿金花,一起来到了翁清河家中。
贺子珍不仅带着女儿,还给翁清河家送去了二十块银元,同时把女儿的银手镯、脚链、衣物和包孩子的方巾,全部慷慨地赠予了翁家。
为了结亲的回礼,翁清河精心准备了礼物,他送给贺子珍两罐酒,一罐是糯米酒,一罐是老酒,还有三只鸡、一些粉干和鸡蛋。
贺子珍看着翁清河,诚恳地说:“这么多东西哪吃得完,还得麻烦您帮忙养大孩子。放心,我们以后一定会回来接他的。”
把女儿金花交给翁清河照料后,贺子珍还特意去探望了她好几次,关心金花的近况。
然而,端午节前夕,贺子珍等人即将离开龙岩,她特地抽空,最后一次去探望了自己的女儿。
她原计划等生活安稳了就把金花接回家,可谁都没料到,这次和女儿分别后,她们竟再也没能见面,这一别就是永远。
贺子珍离开后,翁清河特地去了她的住所,把没喝完的酒全部打包带走,一点都没留下。
杨月花在受访时谈起,她年幼时经历了四次被不同的人家收养,生活十分坎坷。
她回忆说,刚到翁家时还不错,因为翁清河的妻子有过育儿经验,把小婴儿的她照顾得非常周到。
然而,翁清河不知何时从何处得知了一些消息,渐渐地对红军的胜利失去信心,整日忧心忡忡,生怕自己遭遇不测,夜里还常被噩梦惊醒。
后来,他觉得金花留在家里成了个麻烦,便琢磨着怎么把她送走,给别人家。
仅隔两个月,金花就又一次遭遇被送走的无奈,这是她第二次不得不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,命运多舛。
翁清河打定主意要把金花送人,可左找右找,就是找不到愿意接纳的合适人家。
经过和妻子的深入讨论,他们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,那就是将这个女婴送到一个能够更好地照顾她的地方。
夜深人静时,金花熟睡中,翁清河轻轻抱起她,悄悄走到外面。他环顾四周无人,便将小金花放在了南门头赞风店——一家杂货铺的门前。
店主瞧见女婴,便小心地把金花放在店门口的竹椅上,心里盼着能有好心人快点来把她领走。
然而,一直没人来认养这个孩子,店主无奈之下,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这个意外降临的小家伙安顿到别处去。
他得知有个妓女院里的母亲因卖身难以维生,便想给她些钱,希望能让她收养自己的孩子,以此维持生计。
结果,小金花又一次被迫离开了。这次分别,意味着她又要踏上一段新的旅程,心中充满了不舍,但前路仍需勇敢地走下去。
拿到钱的公婆养了金花一年后,钱就花光了,还是养不起她。于是,他们就把金花送给了别人家抚养。
这次,收养金花的是山东大汉张先志,他以前是个练武的,现在改行在街头卖起了烧饼油条,成了个小商贩。
张先志之所以同意金花留下,是因为他想留住名叫傅森盛的帮手。换句话说,他为了能让傅森盛继续帮忙,才决定接受金花的加入。
傅森盛的妈妈和翁姑沾亲带故,张先志出于人情考虑留下了金花。而且金花才2岁,开销也不大,所以他就决定抚养金花。
小金花在张先志家安顿下来,生活逐渐变得平稳安宁,她再也不用为之前的颠沛流离而担忧,每天都过得安心又踏实。
在这段时间里,金花主要是依靠傅森盛和六姑——张先志的妻子来照顾。他们细心地照料着金花,确保她一切安好。
三年后,张先志遭遇了巨大的不幸,他的妻子六姑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,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。
老婆离世后,张先志的生意一落千丈,日渐萧条。没人打理的金花也常在大街上流浪,头发凌乱,面容憔悴,看着十分可怜。
见张先志生活陷入困境,傅森盛的妈妈主动前来帮忙想办法。
小金花这次又被卖掉了,幸好迈四仔(邱应松)伸出援手,收养了她做养女,成了她的新爸爸。
迈四仔的妻子邱兰仔是二婚,她嫁过来时还带了个儿子,名叫杨荣福。
他们原本不打算收养金花,原因是之前收养的一个女孩不辞而别,让他们有了顾虑。
但后来转念一想,等金花长大了,就让她嫁给儿子杨荣福,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成全了好事,这么好的事儿,当然得做。
五岁的小金花就这样在邱四仔家里住了下来,开始了她新的生活。她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,每天都过得开心又充实。
自那以后,金花便一直在邱家安顿下来,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份子,过着平静而温馨的日子。
邱兰仔特别喜欢金花那股聪明伶俐劲儿,收养后给她改名邱月花,对她呵护备至,总是跟别人说,金花就是她的亲生闺女。
金花6岁那年,家里就送她去上小学了。她学习特别用功,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9岁读完初小就不得不回家,没法继续上学了。
杨月花13岁时,邱兰仔给她改了名,从此她不再叫金花,而是叫杨月花了。
她回想起小时候:“大概五岁多,和哥哥杨荣福吵架时,他骂我‘像多余的’,那时我才明白,原来我是被抱养的孩子。”
杨月花那时首次知晓了自己的身世,她长久以来一直好奇自己幼时的过往,可从未有人向她提起过这些。
杨月花长大后,在1963年,33岁的她已是共产党员,那年她开始鼓励舅妈郑秋地讲述起解放前那些令人难过的往事。
郑秋地经历了忆苦思甜的活动后,思想有了很大转变,觉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他先讲述了女儿不慎走失的经历,随后告诉杨月花她的真实身份:“你是被抱养的,亲生父母是老红军。”
拿到这条重要线索,杨月花心里萌生了要去找亲生爸妈的想法。
事实上,毛泽东曾让弟弟毛泽民帮忙寻找失散的女儿毛金花,希望能再次与她团聚。
毛泽民去找翁清河想接回金花,翁清河怕送金花的事被发现,就谎称:“那女孩我带了四个月,后来得风寒去世了,葬在后北门,您要去看看墓地吗?”
毛泽民本不愿承认,但怎么也想不到翁清河竟骗了他。无奈之下,他只得把这一情况如实告诉了毛泽东。
得知女儿不幸离世,毛泽东内心极度悲伤,情绪难以平复。
33岁的杨月花决定寻找亲生父母,她立刻给上级写了封信,恳请组织能伸出援手,帮助她圆这个寻亲梦。
龙岩专署副专员吴潮芳,之前接到了邓子恢的任务,正巧他也在努力寻找毛金花。
吴潮芳看到信后立刻上报给上级,上级高度重视,立刻召集了翁清河、邱家等相关人员,一同参加了紧急座谈会。
座谈会上,翁清河坦白了当年再次送走毛金花的真正原因,并透露国民党也曾为此事质问过他,出于恐惧,他才做出了将金花送人的决定。
他向福建省长魏金水透露:“魏省长,您知道吗?杨月花其实就是当年毛主席与贺子珍所生的女儿,她的原名是毛金花。”
原以为找父母会很顺利,结果第二天翁清河就反悔了,她改变口风说:“毛主席的小女儿养到次年六月初十前后,不幸夭折了。”
由于翁清河的不配合,上级调查陷入了僵局。此事关系重大,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无人敢轻易做出结论。
结果,杨月花的首次寻亲之行被迫停止,主要问题在于翁清河的不配合。她的寻亲之路因此受阻,无法继续前行。
你父亲清河先生怎么突然改口了呢?
翁清河的女儿翁椿木和女婿苏仁鸿透露,他的目的就是想从中得到一些利益。
那次座谈会后,翁清河找到了杨月花,告诉她:“政府那边我已经说清楚了,你以后生活会安稳些,给我点钱买酒吧。”
然而,那时的杨月花上有养母邱兰仔需要赡养,下还有6个年幼的孩子,家境贫寒,手头拮据,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。
翁清河见要钱无望,便改了主意。之后,省长魏金水还亲自去劝说他,希望能转变他的想法。
可翁清河倔强地说:“我得不到啥好处,我就是不承认她,谁都没辙。”
杨月花的寻亲之旅被迫中断了整整八年时间,她一直在努力,却始终未能如愿找到亲人。
经过八年的坚持,杨月花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转机,老天不负有心人,机会终于降临到了她的面前。
1971年,杨月花家附近来了位新干部罗万昌,他以前曾受福建省副省长贺敏学的领导。
得知消息后,罗万昌立刻联系贺敏学说:“群众提到的那位女孩,如果真是毛主席的女儿,那她也是贺省长的亲人,贺敏学的外甥女。”
听到消息,贺敏学立刻让罗万昌和他的另一位朋友去核实杨月花的背景情况。
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两人终于彻底查清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得知具体情况后,贺敏学迅速将信息反馈给了周恩来。
随后,周恩来批准了毛泽覃与贺怡儿媳周剑霞的请求,让她前往福建处理毛金花的相关事宜。
周剑霞先去找了贺子珍,打听当年留在龙岩的那个女孩的具体模样和特征。
贺子珍描述道:“她左脚内侧有颗大黑痣,右膝盖前方则有两颗较小的黑痣,特征很明显。”
周剑霞怀揣着明确的目标抵达龙岩,在邻居们的陪同下,她来到了杨月花的住处。
大家正聊着天,突然,一个人大喊起来:“这里有跳蚤!”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了过去。
众人立刻纷纷卷起裤脚,一起行动起来,杨月花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行列。
这时,周剑霞仔细一瞧,发现杨月花的右膝盖上真的长着两颗黑痣,与她之前听说的一模一样。
接下来几天,周剑霞总往杨月花家跑,找各种机会观察她的一举一动,包括她的姿态和日常行为。
周剑霞对罗万昌夫妇感慨道:“你们看,杨月花一举一动,简直就像极了毛泽东,和姨妈贺子珍也是神似。”
确认杨月花就是毛金花后,贺敏学首次见到了这位从未谋面的外甥女,心中满是感慨与好奇。
一见面,贺敏学眼眶就红了,激动地说:“月花,找你可真不容易啊!我从大西北调到福建,就是想找到你,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再见的。”
他边哭边恳求:“你妈妈身体欠佳,现在受不得刺激,病情恶化就麻烦了。放心,以后会让你们相见,我会一辈子照顾你的。”
贺敏学热情洋溢,硬是把100元塞给杨月花,可杨月花坚决不收,推来推去就是不肯要。
李立英舅妈告诉她:“这是你舅舅的一点心意,他给你准备了去上海的路费。”
杨月花坚决拒绝道:“我去上海是组织安排的,路费由县里承担,我不能收这个钱。”
李立英坚决地说:“要是县里真上报了,我就给你买点补品,就当是初次见面的礼物,你可一定得收下。”
就这样,杨月花高兴地接受了这份心意满满的礼物。
回到龙岩,杨月花被叮嘱,这件事必须守口如瓶,因为那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,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大麻烦。
杨月花的第二次寻亲之旅,虽然没能见到父母,但好在找到了舅舅,这个结果也算给了她一丝心灵的慰藉。
1973年,杨月花想去上海见母亲,但在见到舅舅贺敏学前未能如愿。原来,母亲贺子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,杨月花多方打听也没能找到见她的方法。
贺敏学传来消息:“要是你在上海没找到妈妈,就试着去福州找我吧。”
见妈妈无望,杨月花决定先去探望舅舅。她希望从舅舅那里得到些安慰,或是关于妈妈的更多消息。
后来,贺子珍得知大女儿金花被找到了,尽管自己身体欠佳,却仍坚持要去福州见女儿一面,满心期盼能与她重逢。
贺敏学考虑到妹妹的身体状况,觉得她现在不能受刺激,便打算等她的身体康复一些后,再安排他们两人相见。
贺敏学安慰杨月花说:“等你妈妈康复了,我们再安排你们见面,别担心。”
后来,生病的贺子珍收到龙岩寄来的信,看后心情异常激动,尽管吃了很多安眠药,但她还是兴奋得难以入睡。
遗憾的是,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始终未见好转,直到1984年离世,都未能与杨月花相见,这成了她的一大遗憾。
得知贺子珍离世的消息,杨月花心痛得几乎窒息,泪水不停地滑落,悲伤之情难以言表。
有人猜杨月花想认亲是为了财富,但她本人否认:“我从不奢求什么,我觉得人这一辈子,还是得靠自己打拼。”
她性格直率,心里只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,对其他事情并不奢求。
尽管杨月花儿时历经磨难,但她的晚年生活却相当安稳幸福。
杨月花曾被李立英告知,她的丈夫郑焕章性格温和,十分体贴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,杨月花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。
长大后,她满怀热情地追随党的引领,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。
然而,尽管杨月花十分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,并且得到了贺子珍兄长贺敏学的认可,被他视为亲外甥女,但寻亲之路依旧漫长。
虽然毛主席和贺子珍都没见过她,但贺敏学去世后,杨月花是否就是毛金花,又成了个谜,无人能确切知晓。
#深度好文计划#
下一篇:俄美谈了6个多小时
